酷农、汉和、飞翔达、蓝天之翼等10多家无人机企业已经入驻县无人机产业园,每年生产各类无人机近2000架。12月6日,记者从西华县无人机产业园了解到,该县近年来紧紧围绕无人机产业发展,按照“特色鲜明、产业集聚、功能完善、布局合理”的功能定位,积搭建无人机产业发展平台。
无人机助力脱贫
酷农航空植保科技公司项目经理李全喜告诉记者,今年4月初,清河驿乡黄庄村村民王坤亭在产业园购买了一架无人机,并聘请几名年轻人操作无人机在邻村进行飞防业务,不到5个月就挣了14万元。
酷农公司积推广王坤亭的经验,举办了无人机操作员技术费培训班16期,今年共培训贫困学员380名。培训结业后,安排贫困学员在园区就业,帮助40名贫困人员购买公司生产的无人机,只收5000元定金,余下的金额由公司提供植保面积5000亩,使贫困人员很快靠飞防挣到收入,还清欠款,迅速脱贫致富。
说起无人机费为贫困户的麦田进行“一喷三防”的好处,皮营乡北陶营村一位贫困户说:“我身体不好,丈夫、儿子都在外打工,每年打药都是问题,今年他们费给我的小麦打药,真感谢政府和企业的帮助。”
酷农公司负责飞防的副经理郭国昌说:“今年4月份,公司义务为红花、迟营等七个乡镇贫困户的3000多亩小麦进行了费的飞防作业。公司无人机扶贫项目计划全年为贫困户提供50架无人机,已有40架无人机发放到贫困户手中,完成计划的80%。公司还为全县18个乡镇93个贫困村优惠飞防作业30万亩。”
跨省作业扬威名在西华县无人机产业园采访,记者听到了许多西华无人机出省作业的故事,跨省作业让西华无人机威名远扬。
西华县无人机产业园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无人机+电商+互联网”搭建了大数据无人机云服务平台,利用云端存储计算能力,他们可以向用户提供无人机产品及测绘、测量、航拍、农林植保等应用解决方案。
去年8月,陕西渭南6个县市区的30多万亩玉米遭受“行军虫”危害。接到求援后,河南省无人机农业灾害救援中心立即组织该县无人机产业园飞、汉和、酷农等主导品企业,紧急调集30台无人机和50名操作手赶赴渭南,发挥无人机自主导航、夜航、高效、精准、穿透力的优势,在短时间内消除了病虫害。
山东聊城莘县东孙庄1400亩玉米遭受蜗牛侵害,该县出动10架无人机救援,根据蜗牛昼伏夜出的习惯,实施夜间作业,很快控制了蜗牛滋生蔓延的局面,保障了农民收益。
一年多来,西华县无人机产业园植保作业面积达630万亩,实现植保收入5000多万元,植保作业区域覆盖新疆、甘肃、安徽、黑龙江、天津、广西等22个省市区,使“无人机生产县”的招更加闪亮。
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’。乡村振兴先要振兴农业,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。要振兴农业,就要发展生产力,生产使用新技术、新产品,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。我们要打造‘无人机植保县’,就是为了增加农业新机械,普及新技术。”西华县农牧局局长马云峰说。
发表评论
已有0条评论,共115人参与,点击查看>>